运-9是运-8的现代化升级。
运-8是当年我国对苏联的安-12运输机进行测绘仿制的,安-12运输机本身基础就不好,跟美国的C-130相比,不仅动力水平低,而且整体设计上翼面积小,单位载荷大,低空低速性能差。苏联本身都对其没有多少重视,1958年投入批生产并交付使用,到1973年停产,跟一直生产并不断改进升级的C-130有较大差距。
而且,现实情况是是当初,我们工业水平低,即使是仿制安-12同样没仿制好,两者外形尺寸数据完全一样的情况下,安-12的空重是28吨,而运-8的空重是35.5吨。这7.5吨就是我们1980年投产的运-8与苏联50年代末工业水平的差距,也可以说运-8运输机存在非常大的先天性缺陷,距离世界先进运输机还十万八千里。
因而,当我们自身设计和制造水平提升的时候,对于运-8的改进也是势在必行,刨去特种用机型外,运-8升级道路上有两个非常重要的步骤。
第一是运-8C
这是中美蜜月期间,与美国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合作,引进技术对飞机货舱和结构等进行改进,将货舱改为气密性货舱,货舱门改为可兼做货桥的下开平放式货舱门,运-8C也是运-8系列生产数量最多的型号。然而运-8C取消了机身油箱,载油量减少近8吨,航程下降2000公里左右,严重影响了运-8的空运能力。
第二个是运-8F系列
这一系列是运-8的民用货运型号,是西飞不断采用技术,对运-8操作,货运等方面内容进行改进升级,该系列前后有F100、F200、F400、F600等型号。
而运-9在运-8F600的基础上,对运-8系列的一些固有缺陷的进行深度现代化改进,在不改变基本外形情况下,对三个重大领域进行改进。
一是续航力,运-9对机翼结构进行重新设计,采用机翼整体油箱的方式,使得油箱容量增加到20吨水平。并且对机身前段、尾段、发动机舱和背鳍外形进行了重新设计,使机体线条更加流畅,从而降低飞行阻力。通过这些改进,使得运-9的航程提高到5000多公里,滞空时间增加到8个小时以上。
二是动力,其采用国产涡桨-6C发动机,功率从原来4000轴马力提高到5100轴马力,同时换装新型六叶复合材料螺旋桨,是飞机最大起飞重量由61吨提高到65吨,载重由15吨提高到20吨,在拉萨机场最大载重从5吨提高到15吨。
第三是飞控和航电系统,采用数字电传操控,安装新型数字式双通道自动驾驶仪,座舱进行全面升级,实现玻璃化,通过座舱综合显示系统软、硬件,将航电、发动机、液压、操纵、环控、燃油、飞控等系统综合成一个整体,以实现飞行信息的综合处理、综合显示以及系统工作方式的综合控制,使其具备夜间低空飞行的能力,同时也为其高新系列特种用机奠定良好基础。运-9的座舱
对比下运-8D的座舱
实际上,运-8C到运-9的改进幅度,甚至超过美国C-130H到C-130J的改进幅度,也可以冠上新型号的名称。
但是运-8和运-9其基本构型还是安-12,其与C-130一样,由于设计年代的局限性,对于货舱尺寸的考虑余量不足,特别是运送现代陆军的两种至关重要的装备捉襟见肘。
一是直升机,当初运-8为了运送黑鹰直升机专门设计了个运-8A,改进尾部货舱高度,最终可以实现将黑鹰拆除螺旋桨的情况下,进行运送,而现在如果运送高度更高的武装直升机,这类中型运输机只能束手无策,用大型运输机则显得太浪费运力,但是武装直升机对于现代陆军的重要性不言而喻。
二是8X8装甲车,灵活机动的8X8轮式装甲车是现代轻型快速反应部队的利器,美国的斯崔克旅就是典型例子。虽然斯崔克装甲车设计严格按照C-130的运载能力进行设计,但是这不仅限制了斯崔克的战斗力,而且各种变形车辆以及附加部件还是只能另外运送。
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在运-9投产并开始取代运-8的同时,也开始研制下一代中型运输机,运-30。